第一篇:林清玄作品读后感
林清玄作品读后感
东湄小学 朱玲丽
整个下午都在读林清玄,听着悦耳的丝竹声,声声入耳,我喜欢在这样的一个午后躺在沙发上,冲上一杯啡,品着咖啡淡淡的香味,度过一段悠闲的时光。
初次接触林清玄的作品,是读书的时候,《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此后断断续续找来他的一些作品阅读,直至当今。喜欢林清玄的人都知道他开始学的是绘画,后来才专注于文学创作,青年时期几乎得遍了台湾的文学大奖,整日周旋于报刊纸媒、宣传、灯光,让他觉得自己的一生是否就在浮华中度过,所以在他事业走向巅峰之际,毅然辞去令人瞩目的工作,离开喧哗的舞台,走向自由创作之路,从此,我们见到的是别样的林清玄。
读过林文章的人都知道他的文章有很浓郁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乡土情怀,积极投身自然。他出身于高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勤劳、朴实、善良,农家的教养,父亲的一言一行,造就了林清玄诚挚憨厚的气质和虚怀若谷的胸襟。恬静而与世无争的乡村生活,充溢着泥土芳香的空气,养成了他与大自然难以割舍的情感。
通看他的早中期作品,发现他善于观察,善于从一些看似平静,安宁的生活中领悟出内涵的哲理。他曾长时间在田间与农人一起劳作,并到台湾各地体验乡间生活。新威山间伐竹,雾社收采水果,在平凡的劳动中体验生活的充实与收获的喜悦。他散文中作品中展示的一幅幅饶有情趣的自然风光图与民俗画都是源于生活的。
读过林清玄作品的人都觉得他的文字如水样清柔,语言亲切,文风质朴,中期作品透着宁静致远的境界,爱情观也透出中国传统的含蓄、深沉,没有如痴如醉的浪漫情调。我最喜欢的《鸳鸯香炉》写出了夫妻之间典型的东方式情感,那是一种含蓄蕴藉的爱,如同共守一炉香的鸳鸯,没有轰轰烈烈的燃烧,没有欲生欲死的狂欢。多数人都知道林离过婚,如果不是这次离婚事件,林将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一个经常在各学校讲座的作家,一个青少年心理导师,在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心中的形象有了倾斜,甚至有女子当众焚烧他的书籍以抗议他的品行。对于这一切,林不作任何解释,一个人过得幸福与否,只有自己体会,只在一小文中匆匆提及父子俩在无人照料的春节在方便面中度过。现在的妻子是他忠实的“玄迷”。我想,共同的生活感悟,心境澄明,让他们走到一起,在今天刚买的《玄想》中有几篇写到现任妻子的言行,我想,一定是一位美丽聪慧的女子才可以与他共守一生。
80年代中期以来,林清玄散文的佛学意蕴日渐浓重,宗教成为他独特的个性色彩。很多人称他为“清玄居士”。他的菩提系列将人引入一个凝定,恬静,肃穆的宗教氛围。晨曦、菩提树、佛鼓红尘……在文学创作的林眼中,看透了争名逐利的人间世相,他时时赞颂的菩提树,是一种净化了的人生象征,从繁华街头的枫香树上,从露珠上,他看到纯净与傲骨,看到不肯为日渐恶劣的环境而低头的不屈风采。只要保持一份安宁的心境,一些沉静的智慧和一种温柔的心情,便能抵御都市的种种污染,从中发现美丽。
林的作品多以散文集出版,接触的多是散文、报道,有心的人可以发现一篇小说偶尔穿插在散文集中,就是早期的《法圆师妹》。文笔比散文稍微逊色,但还是赢得很多人的好评。一个部队班长和尼姑的凄美爱情,兜兜转转很多年,再次相遇,却失去了往日的心情与怀想。小说里法圆师妹一句经典话语:生命的很多事,你错过一小时,很可能就错过一生了。我介绍给一朋友看,他看了感悟很深,因为相似的经历,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在感情面前两次退缩,擦肩而过,让彼此有了别样的人生轨迹。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反映班长的懦弱和法圆的坚定。我觉得反映了人生世事无常,我们一生中遇见很多人,青春年少时,意气风发时,中年事业巅峰期,能够相遇,共伴一段人生之旅,就是缘分,谁也不能保证一直到达终点站。旅途中的风景总是美丽,它总在特定的环境与心境下明媚你的眼睛和心灵,但也是转瞬即逝的,假如留驻久观,再美的风景也会产生视觉的疲劳和心里的困倦。正是这样凄婉的结局,才让人久久回味,为心中抹不去的那份错过而叹息。
品读林清玄,他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人生,像与一位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与灵魂的碰撞。假如要用一种花来形容他,不是他文中的百合、昙花、凤凰、木棉,而是净水中的一朵莲。他的芳香消失在水中,消失在人们身上,无论消失在何处,就会在何处永存。
第二篇:读林清玄作品有感
读林清玄作品有感
林清玄(1953—?),笔名秦情,林打开,名字来源:清而不玄。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一、小学初读林清玄:
记得小学最早接触林清玄的作品是收录于语文课本里的《和时间赛跑》和《桃花心木》,那时还懵懵懂懂的,书中所寓含的道理在老师的引导下还是能明白的。其文字通俗易懂,文风清新淡雅,底蕴深厚,善于营造一个故事氛围引导读者入境,到结尾笔锋一转,夹叙夹议,书中的道理便深刻地印于脑海中。在小学,涉猎不深,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的《桃花心木》。联系现今,我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得到了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不过人大了免不了单飞的的时候。在大学,强调的是学习自主,生活自立,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平台。桃花心木只有学会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才经得起风吹雨打,茁壮生长;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只有多动手、多思考,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将来才能更好地在以后不确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
二、高中略读林清玄
高中自有闲暇时,闲来无事,便有目的的买了本《林清玄散文集》阅读。在小学的基础上,对他的又有不同的感受。简单平实的生活故事,蕴含着细腻的情感,几句平淡的话语,却在不经意间让人深思人生道理。读林清玄的文章,我觉得就像沸水中的茶叶,先是浮浮沉沉不安定,最后茶叶吸收了水分,慢慢沉淀,变得丰润而自信,并且把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锅香茶。
在书中有太多脍炙人口的名言,最激励人心的一句话便是:“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我们人生确实有许多“低谷”,这是避免不掉的,我们要适应自己不是“第一”的日子。无数的“低谷”可能使我们在挫败中流泪,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山的明媚就在山的顶点,我们需要做的是整理一下心情重新攀登,坚持不懈、努力追求,人生才会一片春光灿烂。
三、大学再读林清玄
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再读,又有新的感受体会。林清玄作品里,不乏亲情,乡情,以及他对人生的见解等等。譬如他写到浴着光辉的母亲,就是一句宝贝不怕,便透露出一个母亲对孩子无限的关怀。某些感动就是从这些细枝末节衍生出来的,不必轰轰烈烈,就是那么一句话,但却实实在在。作者的眼睛就是如此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被人遗忘的点点滴滴,在他的笔下重现,带给人真实的触动。对于人生的见解,作者的 ……此处隐藏2811个字……
文中论读不同诗人之作,亦当择不同时日饮不同的酒。如歌苏东坡之词,酒宜烈,人宜多,喧哗中执铜牙板即可放声而歌;如吟李后主、柳卿者,则宜在红烛罗帐,或冷雨幽窗,既感伤而宜泣,不宜哭,只宜低低的吟,轻轻的述。如姜白石词,宜泛舟,清风朗月,清水濯杯,浅斟慢饮,无限情趣尽在其中了。如此饮酒,方是“饮酒”,而不为解渴或泄愤世之举。
文中还是提到了喝酒的几种境界:“一人饮酒,独斟自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可以深思遐想,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要以灯下闲谈,是散文式的饮酒;超过三人,则可算是戏剧式的饮酒,求其狂欢之乐,却无关情趣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饮酒的哲学。
月光是温蕴的,酒是如火一样辣的。温一束月光来下酒,削去身上的愁和怨,和心灵的尖锋利芒,使自己溶入如月光一般温柔的人世温情中。他将浮名虚利换作浅酌低唱,时时不忘自己有一个温柔的灵魂。
文章的最后,作者讲述了一个佛教故事,告诉人们境界是人心自生的。在这个世俗社会里,人们生活的太盲目了,人心太浮躁了,怎样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静下心来温一壶酒,对着月光,轻歌一曲呢?作者告诉你:只要你能达到心无外物,心无私欲,连天女散花也是能不着身的。
附:
(二)心田上的百合花
12.(3分)因为百合开出美丽的花朵,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不管有没有人欣赏,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13.(3分)运用排比、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百合信念坚定、自强不息、执着追求的性格。(修辞1分,性格2分)
14.(3分)含义:①. 因为百合内心纯洁;②.百合精神震撼人心,“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③.也抒发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一点1分)
15. (3分)反映了野草嫉妒心理,心胸狭窄。围绕对“百合”鼓励肯定,对野草批评教育即可。(酌情给分)
第四篇: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读过很多散文,我最心仪的,是林清玄先生的。
最早读过林先生的“菩提系列”,那时就被林先生的清新淡雅的文风,深厚的底蕴,以及对人生、对世界的参悟深深地吸引了。最近,我又特地购买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本书是从林清玄这位多产的台湾作家数百万字的作品中,遴选出的二十余万字的散文精华,是沙海中淘出的金子,令人百看不厌。过后,许多片段泊在记忆中,不时地熠熠闪光。对这本书,我更是爱不释手,常置于桌边案头,不时拿来欣赏。
林先生的散文,最适合在平静的夜晚,冲上一杯淡淡的香茗,独坐在发出温和的光的台灯下,静静地欣赏,享受散文带给人的平和与智慧。曾经多少次,在自己心情烦乱的时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边,安抚我的心灵,让我一次次平静下来。这些文章,犹如一道道山泉,带着它的淙淙流水声缓缓地走到我们心中,让我们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总有一种哲学的意味和一点“禅”的味道。读他的散文犹如一次心灵的洗礼,总能给人深深的启迪。
林先生的文章总是远离庸俗于污秽,更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这些文字里,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长在人心中的一株树,虽然孤独,但忠实地为我们守住了天上皎洁的月,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来,慢慢地述说,绝少雕饰,犹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写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这些是文章,初读自是清新异常,再品更是心开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读后都会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文如其人,没有高雅的品味和水晶般纯净的心,怎能写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
一向很喜欢台湾作家,不是被台湾二字吸引,也不是隔着一道深深浅浅的台湾海峡所使的一种好奇与敬慕,只是觉得他们的铅墨字下有一种平易近人的力量,即为反省。
光之四书,收于林清玄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这四篇文章分别是是借光线来反省人性的沦陷,城市的进步所致人对自然感知力的退步,对于自然的漠视,第四篇是对阳光的忽略。主体是人与太阳所代表的自然,以人为,和谐社会,台湾的作家大多有这良知,能够对人有所关怀,私以为这才是作家之本。
光之色先是例举了塞尚的苹果色彩的不同。而后是在阳光下,所有的事物自有它的颜色,当阳光隐去,在黑暗里,事物全失去了颜色。”想想,人在阳光的照耀下,到底还是保持着本色,黑暗里本色失去,一只苹果可以蓝,可以七彩,人还有什么不可为呢?阳光本色的失落是现代人最可悲的一种,许多人不知道在阳光下,稻子可以绿成如何,天可以蓝到什么程度,玫瑰花可以红到透明,那是因为过去在阳光下工作的占人类的大部分,现在变成小部分了,即使是在有光的日子,推窗究竟看的是什么颜色呢?我常在都市热闹的街路上散步,有时走过长长的一条路,找不到一根小草,有时一年看不到一只蝴蝶;这时我终于知道:我们心里的小草有时候是黑的,而在繁屋的每一面窗中,埋藏了无数苍白没有血色的蝴蝶。
第五篇:《林清玄散文自选集》读后感
《林清玄散文自选集》读后感
读了《林清玄散文自选集》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挫折和感受的离散乃是人生的必然,这本书让我再挫折中学习智慧;在离散中学习成长。在书中,还有很多的事情和道理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其中在卷一:天真的心这里面的“挑水肥的人”,让我记忆最深。 这是说他们乡间有一种专门挑水肥的人,每隔一个星期就会来一次。小孩子贪甜恶咸,喜香怨臭,所以每个人一见到挑水肥的人就捏着鼻子往反方向跑,有一次他和爸爸同行,见到了挑水肥的人,又不能跑,所以把鼻子捏住,过去之后,他爸爸说了他,他以后,见到挑水肥的人就深呼吸,在憋住气。
从这个故事中,让我体会了,那个挑水肥的人是多么伟大呀!他为了“我们”,忍耐着臭气,再帮我们用这些水肥给农作物洒上。而我们还见到就跑了,那是多么的打击别人的自尊心呀!再加上他们也是人呀,“我们”应该对这世间的每一个人,都要好,他在家中是人的儿子,也是他儿子的爸爸,我们大家应该尊重人、疼惜人。这样可以让别人心里舒服,也让我们有一种庄严之感。
有一次,我们大家一起吃饭桌边,围满了,见到旁边奶奶没有上桌吃饭,我就在想:我是一个小孩,可以到边上吃。于是我就说:“奶奶你还没吃饭呀,上桌去吃吧!”奶奶就说我是个好孩子,就坐上去了。我下来后果真有一种庄严之感。感觉很自豪似得。 还有一个故事也让我深有体会——吹冷气的狗。
这是讲在夏天,银行门前蹲着五只狗。我立刻感到迷惑。每只狗脸上都入出了幸福的表情,原来是因为银行门很大,进出人很多,只要有人,门就会开,里面冷气出来了,吹在野狗身上。
野狗的内心里,,也有着对幸福的向往。这些狗虽然知道追求幸福,但是它没办法在自己家里装空调。而我们可以在家里装空调,所以我们真幸运呀!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活。
这本书真是对我大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