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认识计数单位课件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认识三角形》课件 篇一
活动目标:
1、 幼儿能以自身主体为中心区别左右;
2、 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3、 与同伴交流,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活动准备:
黑皮筋若干个 文具盒 铅笔 橡皮 黑板上画好的一双手
活动过程:
(一)、认识左右
1、 老师背向幼儿举右手,请幼儿和老师举相同的手,告诉幼儿这就是右手。
2、 给右手套上黑皮筋。
3、 告诉幼儿有黑皮筋的手就是右手,提问幼儿:“平时喜欢用右手做什么?”(幼儿交流回答)
4、 游戏:我说你做。同桌握右手;右手猜拳,赢的小朋友举右手。
5、 告诉幼儿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请幼儿看一看自己的身体,左边有什么,(左眼、左脸左耳、左肩、左胳膊、左手、左腿、左脚),右边有什么。(同左)
6、强化练习:区别左右。
7、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你左边的小朋友是谁,右边的小朋友是谁?
8、游戏:点鼻子(老师说,幼儿用右手食指点出自己身体相应的部位)
9、游戏:我说你做。(增加难度,老师发指令,幼儿做动作。口令由慢到快。左手摸右耳,右手放左肩,右手摸肚子,右手摸左脸,左腿放右腿上,头向左侧,右手放后面,闭左眼,耸右肩)
(二)、以主体为中心区别左右
1、 请小朋友出示自己的文具盒,拿出一支铅笔,一块橡皮。
2、老师说幼儿摆。请小朋友把文具盒摆在中间,左边放橡皮,右边放铅笔。
3、老师请小朋友自己把文具盒、铅笔、橡皮任意摆一个位置,然后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摆的。(表扬说得好的小朋友)
小结:今天认识了左右,我们在生活中整理物品时,或站排时,要有秩序。回家看一看玩具架或书架,说一说什么左右。
4、认识左右,大家都很高兴,让我们跟音乐一起把你的身体摆一摆。音乐《健康歌》。
活动反思:
左右是幼儿认识方位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整节课从幼儿实际出发,以游戏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足之处就是预设有些不够充分,对孩子了解不够透彻,使得后面的教学环节显得有些急噪,个别地方处理的不很贴切。
计数单位是什么 篇二
时间的计数单位:
时间的计数单位有毫秒、秒、分、小时、天、年,换算关系为:
1秒=1000毫秒。
1分=60秒。
1小时=60分。
1天=24小时。
1年=365天(平年)366天(闰年)。
邮票的计数单位:
1、枚数:它是邮票的最小计量单位,指具有独立功能的邮票。
2、张数:为全张(包括小全张、小型张、小开张等)的'计数单位。
3、印刷全张:指从印刷机上印出时的印张。
4、邮局全张:邮票印刷厂以成品形式,经包装、发送,供给邮局出售的整张邮票,称邮局全张。
5、格:根据设计或印刷工艺的要求,印版上子模被排列为若干区间,印成邮票后即为若干个四周都有边纸的连票,称为格。格与格之间的边纸称为桥。
认识面积课件 篇三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其特征,并且能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课件,欢迎借鉴!
一。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
二.设计思路
本文旨在给出教学思路,具体操作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加以细化。
指导思想:本节课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在效益和效率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变老师的“满堂灌”为学生的“满堂学”,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成。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以导学案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讨论,展示的课堂平台。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一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内容。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在小学期间已学过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知识,经历了分析简单数量的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方程、检验结果的过程。对方程已有初步认识, 但并没有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准确的理性的概念。在这节课之后就要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整个章节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中一段的生活学习,基本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生活实例可以自己归纳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但是对但是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从很多方程中不易辨别出一元一次方程,容易造成概念混乱。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
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四.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请一位同学阅读章前图中关于“丟番图”的`故事。(大约1分钟)
丢番图(Diophantus)是古希腊数学家.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知道得很少,但流传着一篇墓志铭叙述了他的生平:坟中安葬着丢番图, 多么令人惊讶, 它忠实地记录了其所经历的人生旅程.上帝赐予他的童年占六分之一, 又过十二分之一他两颊长出了胡须, 再过七分之一,点燃了新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喜得贵子, 可怜迟到的宁馨儿, 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入黄泉.悲伤只有用数学研究去弥补, 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多媒体展示)
教师提问:你知道丢番图的年领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得到
解: 设丟番图的年龄为x岁,则:教师由上面的方程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过程】
(一)合作探究,理解新知
学生活动一:
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对提前独自做的导学案上的有疑惑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多媒体展示讨论探究内容)
2.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在黑板上标记出本组内没有解决的
问题
教师活动一:根据学生标记的题目情况,为每个小组分配展示任务,每个组分配到自己会的题目,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讲解展示导学案内容。(多媒体展示讲解展示的要求)
第一组:展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内容
第二组:从下列方程中辨别出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组:讲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概念,并展示如何判断一个解是不是已知方程的解。
第四组 讲解拓展提高题。
注:以上的题目可根据内容自行编辑,只要符合目标即可。
学生活动二:对自己小组将要展示讲解的题目在小组内预展(先在小组内预习讲解)。
学生活动三:分组上黑板展示讲解分配到的题目。其余学生进行质疑补充。
小组互评:一个小组展示结束,另一个小组对展示过程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二: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引导,总结方法规律。
(二)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多媒体展示)
学生回答:本节课我认识了一元一次方程并知道了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我还想知道如火如何解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此回答只是一个,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加以评价引导)
(三)当堂检测,拓展提高
学生活动:独自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的题目(题目紧扣目标即可,可以自行设计)
教师活动:汇总学生检测结果,进行评价解惑。
(四)课后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公开课,上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一元一次方程》 。现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成功之处
(1)能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入。一开始上课,我就跟同学们说:“让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看谁最先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数学家张广厚小时候曾解过一道有趣的‘吃面包’问题:一个大人一餐吃4个面包,四个小孩一餐合吃1个面包。现有大人和小孩共100人,一餐刚好吃完100个面包。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求出大人和小孩各有多少人?” 这样有助于保持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能进行一题多变,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我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很容易用小学所学的算术解法进行解答,但是我将问题中的100个面包改为40个面包,让同学们再比赛,很快有一个同学举手套用前面的解题思路来解这道题,但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有同学发现:假设1个大人4个小孩分成1组,每组可以吃5个面包,那么吃40个面包需要8组,这8组共有8个大人,32个小孩,他们的和是40而不是100,不符合题目要求。这时同学们都陷入沉思,他们努力寻找新方法。
(3)对学生进行了数学文化的渗透。方程的概念在小学已经出现过,初一再次学习方程应该让学生们更高一个层次认识方程,因此通过介绍字母表示未知数的文化背景,在文化层面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爱数学,展示数学的文化魅力。
(4)分层次设置练习题,逐步突破难点。我在“练一练”的环节里设置了a与b两组练习,a组练习的题目已经帮学生设定了未知数,重点训练学生找相等关系、列方程;b组练习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设未知数列方程,要求学生能突破用算术解法解应用题的思维定势,学会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进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5)恰当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件制作上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了许多卡通动画效果,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6)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本节课的教学从始至终,教师都是面带笑容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给学生鼓励与肯定,消除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里障碍,激活学生的思维,保持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
(1)问题2设置的难度过高。尽管我用非常形象的动画(多媒体课件)展示了题目的含义,但是大部分学生仍然面对题目的一大堆文字表述不知所措,这表明初一学生的数学阅读与数学理解能力还不强。
(2)教学容量偏大,以致没有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如何找相等关系进行总结归纳。
生命的计数单位 篇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下面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4×5 6×8 2×9
3、列式计算
1)3个5相加是多少?
2)10个3相加是多少?
二、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情境:剪一幅画要用一张彩纸的1/5,剪3幅需要多少张彩纸?
2、想一想,可以跟同桌交流,也可以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解决的。
思考并尝试解决一下问题:
1)3幅画需要多少张彩纸呢?是求什么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2)可以怎样列算式?你会列算式吗?
3)怎样算出结果?结果是多少?
3、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大家共同分享。
归纳:
1)这个题是求3个1/5是多少。
2)可采用两种算法,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加法的板书和乘法的板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让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方便。
用加法:1/5+1/5+1/5 用乘法:1/5×3
3)问:还有什么问题吗?
4)对比两种方法,仔细观察,讨论1/5×3=3/5的计算过程,并板书。
5)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4、练一练:2个2/7 的和是多少?
生涂一涂,算一算,说说算式表示什么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分数与整数想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5、探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出示 6×5/9。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计算方法,对于出现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教师要特别予以鼓励和表扬。如果没有,教师可指导学生看书得到。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得出“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强调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要养成约分的习惯。
练习:“练一练”第1题。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2、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再集体讲评。
四、作业设计
“练一练”第4、5题
教科书“数学故事”
课后反思:
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以旧引新,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借助整数乘法的意义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通过画图等直观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新知;加强计算与应用的联系,培养观察、动手、分析等能力。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认识计数单位课件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