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教学相长论文文献【通用多篇】

时间:2025-04-21 08:53:16
教学相长论文文献【通用多篇】

【寄语】教学相长论文文献【通用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新概念教学相长 篇一

[1]任丽梅。 我国将全面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N]. 中国改革报,-05-18(009).

[2]彭小冬,侯万里,吴库生,符霞,周彦,张振,谢旭,程锦泉,赵志广,Vicki Erasmus,Jan Hendrik Richardus. 幼儿园教师手部卫生知识现状调查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7,(05):341-345.

[3]夏紫怡。 端州7所公办幼儿园招生学位增至667人[N]. 西江日报,2017-05-14(001).

[4]朱玉玲,张学忠。 农村中心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37+150.

[5]张晶晶。 关于提高乡镇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45-146.

[6]李晓峰,孙晓漫。 幼儿园环境设计研究[J]. 绿色环保建材,2017,(04):61.

[7]李霞。 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才智,2017,(12):60.

[8]王睿慜,陈南。 幼儿园生活形态的内涵、意义与错位[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2):67-70.

[9]张艳艳,吴玲。 幼儿园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探索[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2):71-73+90.

[10]徐莹莹,周炎根,刘贤敏。 幼儿园教师职业承诺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4):73-77.

[11]吴凡。近十年我国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研究综述[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02):13-16.

[12]陈凤梅。 幼儿园体育活动对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2):164-165.

[13]景赛男。 欠发达农村地区民办幼儿园生存困境研究——以河南省鲁山县仓头乡A园为例[J]. 现代教育科学,2017,(04):51-55+101.

[14]黄豪,杨晓萍。 儿童社会化:幼儿园育人文化的价值回归[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04):11-15.

[15]王玉。 幼儿园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价值工程,2017,(11):229-231.

[16]颜荆京,汪基德。 幼儿园园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及理论模型[J]. 现代教育技术,2017,(04):52-58.

[17]张扬。 引进与生成:幼儿园课程引进中存在的实施困境与突破策略[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04):39-43.

[18]赵运兵。 提升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04):107-112.

[19]王和平。 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福州市民办幼儿园G园为例[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04):49-52.

[20]刘权锋,范庆引。 浅析智慧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电脑迷,2017,(04):21.

[21]黄旭,黎忠丽,张进,周缘。 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若干问题探究[J]. 教育科学论坛,2017,(10):37-40.

[22]黄国隆,李琳。 基于中日对比的茂名市幼儿园防灾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南方论刊,2017,(04):66-69.

[23]石淑琴。 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 学周刊,2017,(11):223-224.

[24]索长清。 幼儿园教师研究的女性视角及其方法论意涵[J]. 教育评论,2017,(03):130-133.

[25]王志强。 寓教于乐——幼儿园空间设计中的趣味性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7,(12):247-248.

[26]孙树村。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非连续性——基于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7,(01):98-108.

[27]周如意,党如波,黄彩霞。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幼儿园因病缺课监测结果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7,(03):355-357.

[28]张祎。 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综述[J].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01):91-94.

[29]张一童,牛文旭,张久祥。 完善河北省幼儿园收费定价制度的对策[J]. 河北企业,2017,(03):10-12.

[30]吕武,刘益东。 推进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的现实困境与政策应对[J]. 中国教育学刊,2017,(03):19-23.

[31]黄君丽。 幼儿园如何抓好教育教学管理[J]. 中国校外教育,2017,(07):143+154.

[32]吴燕飞。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7,(01):252+254.

[33]刘彩丽,宋颖。 幼儿园教师文化的基础与应用反思[J]. 中国市场,2017,(07):82-83.

[34]杨向新。 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本土资源利用的指导策略[J]. 学周刊,2017,(08):236-237.

[35]王声平。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构建的困境与未来趋向[J]. 教育评论,2017,(02):24-29.

[36]李云淑。 农村幼儿园实习生生存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评论,2017,(02):140-144.

[37]刘远志,唐琪。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刷牙情况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7,(06):129-132.

[38]钱程,顾敏华,马焰,姚建香,束方燕。 一起由Cox A16引起的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J]. 医学动物防制,2017,(02):144-146.

[39]黄海燕。 大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J]. 科教导刊(下旬),2017,(02):142-143.

[40]张叶。 新时期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研究[J]. 科教导刊(下旬),2017,(02):146-147.

[41]鲍晓琴,寇相礼。 浅析智慧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电子世界,2017,(04):196-197.

[42]秦金亮,高孝品,王园,方莹。 不同办园体制幼儿园的师幼互动质量分析[J]. 教育研究与实验,2 ……此处隐藏3688个字……“T”型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许多环境,但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交往模型,民主自由的空气,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必不可少的环境。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质,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是师生之间的认知,情感,意志方面的交往过程。林格伦在《课堂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描绘了师生相互作用的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教师跟全班学生仅保持单向交往;第二种是教师试图与全班学生发展来回的交往;第三种是教师跟学生保持来回的交往,也允许在正规的基础上学生之间也有交往;第四种是教师在集体中是一个参与者,他鼓励所在集体的所有成员中,有来回的交往。很明显在这里只有第四种类型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自我超越性,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培养创造力。但是,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创造力是不能强求的,但我们完全可以创造出使之发挥积极作用物先决条件。这些条件是:

1、心理安全。就是说:A.必须感到自己被人承认,受到别人信任。B.必须避免消极式的和遣责式的`评价。 C.在努力争取创造成力时必须感到自己被他人所理解。

2、心理自主。这是指表达、思维、感觉自由、塑造自我自由,一个人的心理自由感也意味着承认和尊重他人的自由。

教学相长造句 篇九

对于“教学相长”一词的理解,学术界还存在争议。

人们对“教学相长”的解释主要有两种:

其一是将其纳入教学原则的范畴,认为“教学相长”一词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两者,依此而将其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相互促进”,如在毛礼锐、沈灌群主编的《中国教育通史》中就将其作为教学原则来解释,认为这一原则“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既矛盾而又统一的关系”。另外在王炳照等人编的《简明中国教育史》中,也将其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指出“‘教学相长’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其二是认为“教学相长”是一条“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认为“教学相长”一词的主体是教师,将“教学相长”理解为“教师施教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即教师通过教而促进自身的学。如孙培青主编的《中国教育史》就持这种观点,“‘教学相长’的本意并非指教与学双方的相互促进,而是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

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对这两种解释持质疑态度,如四川师范大学教师、西南大学博士刘秀峰认为“教学相长”所指的主体不是教师与学生两者也不是教师一者。“教学相长”的主体应是学生,“教学相长”中的“教”不是指教师的“教”而是指学生的“仿效”,因此,“长”应为名词的“益处”之意,而非动词的“促进”之意。

新概念教学相长 篇十

日本东洋大学恩田彰教授强调,创造性比智力更富情意倾向,它同动机作用的关系较为密切,故它作创造活动的原动力,是心理能源。因此,开发创造性必须重视充实、控制心理能源,即必须注意激励动机,增强体质,促进情感训练。

必须一提的是,在培养创造力的情感心理训练时,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是关键措施。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好奇心突出表现为质疑问难。当好奇心转向探求科学知识的时候,好奇心便会升华为求知欲,求知欲是一种认知的需要,它是不断观察、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的动力,是一种对知识追求的内在的驱动力。如果个体内部动机水平高就会主动地提出问题,提出任务,在活动中坚持不懈、努力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能觉察到情境中那些与问题毫无关系的重大线索,从而创造性地将问题加以解决。

因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其认知动力,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措施。

综上,新概念的“教”是在乐学的基础上,注重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和心理情感的培养,旨在打破旧的教学模型,追求学生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高新的教学方式。

三、新概念的“学”

新概念的“学”既承接上文的“教”又具体地阐述乐学,即在良好的教

学模型,民主自由的空气,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努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大环境中,承认学生潜伏着极大的由未知转为已知的原动力,继而使之产生乐学观念。新概念的“学”从本质上是肯定和接受学生中心观的,学生可以从个人的实际出发,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出发,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是具有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的人才,推而广之则使乐学成为大气候。

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接受,其价值能被实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指出,创造教学的具体特征是:“使学生能敏锐地感受或意识到存在着的问题缺陷、知识差距、缺损因素、不和谐因素等。综合所得的信息,明确困难或创造缺损因素,搜寻答案,进行猜测或对缺损提出假设,对这些假设进行检验和再检验,完善这些假设,最后将结果和其他人进行交流。”这说明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只有在这种充满智慧主动性的开放式的求知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所以要强化主动思维,在学习技能上强化自学、自评、自控,并且在此三项技能的训练中加入批判意识,从而顺利产生乐学心理。

1. 自学。自学就是学生自己选择目标,按统一的教学计划,自定步骤去学习。自学能力依靠独立主动的探索精神,运用适合个性的学习方法,独立完成学业倾向的一种技能与能力。鉴别学生会自学的标准是:A.摄取知识的主动性,即具有较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摄取知识。B.克服困难的坚韧性,即不仅在顺利的条件下学习,而且能在有困难的时候,依然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顽强地克服学习上的障碍。C.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即善于质难问题,哪怕是老师和教科书上的论述,也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想想,是否有道理。因而表现出在学习中往往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而喜欢探究其来源;对于书上某些似乎不容置疑的定律、定理、敢于提出异议;对于老师教学中的失误敢于指出;对于社会上流行的观点敢于持不同的见解。

2. 自评。通俗地说自评是根据学习目标,学生对自己在学习成就上的变化作出评估的过程。学生的自我评定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功能表现有三:A.自我诊断能力。学生能分析自己认知与非认知因素的优势与不足,了解自己已经学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通过与自己过去比较,进步了多少,在与同学与集体与社会比较中,明确自己学习水平属于什么地位等能力。B.自我定向能力。不仅了解自己的学业水平的确切位置,而且能判断出自己和他人问题之所在,并能对症下药,扬长避短,强化优势,矫正错误,弥补缺陷,自己为自己指明学习的努力方向。C.自我激励能力。能对学习过程获得的肯定,积极的反馈产生激励作用,善用多种参照系评估自己的学习,不断地调整和提出新的学习目标,在成功的体验中激发和增强自己的成就感与学习兴趣。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教学相长论文文献【通用多篇】范文。

《教学相长论文文献【通用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